向奕鸣:专注阳宅风水与墓地风水堪舆!

道士出观,毕业后我继承了道观

来源:向奕鸣

交道。此外,泉州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文学也深受道教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泉州道教文化的历史吧! 一、泉州早期的巫术传说 根据乾隆的《泉州府志》·据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泉

道士出观,毕业后我继承了道观

道教在泉州文化中流传了1000多年。此外,道教文化对泉州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出生、结婚、生孩子、生日、葬礼等方面与道教打交道。此外,泉州的地方戏曲和民间文学也深受道教的影响。让我们来看看泉州道教文化的历史吧!

一、泉州早期的巫术传说 根据乾隆的《泉州府志》·据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泉州就有隐士和方士巫术活动。如泉州城北清源山有大道岩,又称芭蕉古洞。据说秦时泉州有个叫大道的人,修真于清源山芭蕉洞,后人据此传说,在芭蕉洞供奉大道,称其地为大道岩。又传秦时的高人道渊,结茅惠安万岁峰,自此白云常覆盖山顶,帮称白云岩。 根据徐炫五代写的《稽神录》,汉代泉州有一个叫陈寨的善禁巫术人,为人治病多愈。漳州有个人叫苏猛,他的儿子病疯了,人治不好,就请陈寨。于是设坛厅,劈苏氏子,取出心脏悬在东壁,却为家犬所食。 陈寨急于出去,一瞬间,手里拿着心进了大厅,塞进了苏氏的腹部,腹遂合无恙。苏氏子醒了,但连声喊叫"递铺!递铺!"苏氏家人见状,莫知缘由。后来才知道是陈寨取驿吏之心,活苏氏之子。以上两个传说,一个是尸解成仙,一个是方士巫术,内容荒诞,但反映了古泉州道教流传的方士巫术活动。

藏在深山中的小道观

二、南朝泉州的道教 西晋太康时期(280-289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立了最早的道教宫观,称为白云寺(玄妙观的前身)。东晋末年,信奉五斗米道的卢循农民军败退入番禺,控制晋安县一年多,道教在泉州的影响扩大。根据乾隆的《泉州府志》·方外记载,南朝梁朝时,据说唐公、宝公、志公、化公、郎公等五位道士隐居在泉州惠安灵鹫山上,并在山石上刻有五符号和凿子"五公山"三个大字。

三、唐泉州道教 唐朝最高统治者崇拜道教,奉老子为祖先,泉州道教得到地方官员的倡导,发展迅速。唐中后期,北方战争较多。泉州位于东南海角,受战争影响较小,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口众多,为道教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座唐墓在泉州东门外东岳行宫附近发布。"乾封两年(667年)";另一面打印"武吕中平安大吉"。抗日战争期间,庄教授在泉州安溪县郊区也发现了这种唐代墓砖。这是唐初泉州道教盛行的物证。 在神龙元年(705年),唐代泉州建造的著名道观改为中兴观,开元年间改名为龙兴观。据《八闽通志》记载,泉州开元观位于极宫右侧,唐神龙初建,名龙兴。开元年间(713-741年),改为开元观。此外,还有城西南的金粟崇真观和行春门外的紫极宫。 在唐代,泉州出现了一批名道士和名道教学者,促进了泉州道教的传播。如道术精深的道士蔡如金隐藏在清远山;道士郑文叔在晋江紫帽山修炼;著名道士蔡明军在晋江灵源山修炼。他与虹岩道士罗山甫、泉州著名道士欧阳詹合作。 惠安县著名道士吴崇岳,进泉州龙兴观为道士,专攻精炼气道术,被朝廷授予"通元先生"南安县高田山道士杨樵,精于道家岐黄之术。著名道教学者有唐咸通年间(860-874年)流寓泉州的罗隐。 他流寓闽中,品尝晋江罗尚山和惠安螺山修真学道,其行踪被人们附上神奇的浪漫色彩,编成《画石马》等故事广为流传。唐建初(780年),避乱入闽的诗人秦系,占据泉州南安九日山右峰,弥年不出,精心致力于《老子》的笔记。为了纪念他,村民们称其山峰为"高士峰"。"高士峰"三个篆体大字,苍劲古朴,今犹存焉。

本文由向奕鸣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www.xjfsg.com/news/14059.shtml

上一篇:2022年阴历11月20日是不是黄道吉日下一篇:道士出观,毕业后我继承了道观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友情链接: 向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