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奕鸣:专注阳宅风水与墓地风水堪舆!

中国少数民族

来源:向奕鸣

“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中国瑶族共有2796003人(2010年),分布在中国南方广

中国少数民族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

中国瑶族共有2796003人(2010年),分布在中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有1471946人,约占全国瑶族总数的百分之55.8%。居住在湖南省的有704564人,广东省有202667人,云南省有190610人,贵州省有44392人,江西省有1198人。[1]

瑶族名称比较复杂,有自称28种,他称近100种。

有的自称为“勉”(“人”的意思),也有的自称为“布努”、“金门”、“瑙格劳”、“拉珈”、“炳多优”、“唔奈”、“藻敏”等等。过去又因其起源传说、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而有“盘瑶”、“过山瑶”、“茶山瑶”、“红头瑶”、“花瑶”、“花蓝瑶”、“蓝靛蓝”、“白裤瑶”、“平地瑶”“ 木山瑶”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

按照语言、习俗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瑶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大支系:操勉语的盘瑶支系,又称瑶语支系;操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瑶(包括布努瑶、白裤瑶、花蓝瑶、花瑶和部分红瑶),又称苗语支系;操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茶山瑶和那溪瑶支系,又称侗水语支系;汉语方言支系[1]。

信仰

瑶族人民的信仰属于多神崇拜。过去,瑶族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虔诚膜拜,祭礼寨神、家神、水神、风神、雨神、雷神、树神、山神等,每逢年节都要上香。对生产中的每一个过程,诸如狩猎、砍山、采集、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建谷仓、吃新米等等,都要请师公占卦选吉日,举行祭祀。盘瑶和山子瑶主要在山岭上耕作,他们认为山都由山神掌管,必须敬奉山神才有收获,故在围猎野猪、山羊、黄猄等糟踏农作物的野兽时,先由师公或道公喃神,祈求山神保佑他们猎得野兽,以保护农作物,获得猎物后,必须先用兽头祭过山神,而后方能分配。

语言

瑶族有60%以上的人所操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他们自称为“勉”(或优勉、标敏、标曼、澡勉、交公勉)或“门”(金门、甘迪门)。有三分之一瑶族说的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他们自称“布努”、“努努”、“布诺”、“东诺”、“瑙格劳”、“努茂”、“炯奈”、“优诺”等)。自称“拉珈”等少数瑶族说的话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此外,还有一些人只讲汉语。由于长期与汉、壮等民族大杂居和频繁接触,所以各地瑶族一般都兼通汉语,部分人还兼通相邻少数民族和瑶族其他支系的语言。

学术界普遍认为,历史上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瑶族在古代曾使用过“刻木记事”,叫做“木契”,或 “打木格”。新中国成立前,广西南丹县大瑶寨和大瑶山(现金秀瑶族自治县)还使用过“刻竹记事”。广西西部一些地区的瑶族用小石子、黄豆粒、玉米粒,“以物记事”。瑶族社会普遍采用做标志的办法来传递信息,叫做“打标记事”。瑶族使用汉字刻碑文、记录歌词和抄写经书的时间比较早,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至今还保留有明代的手抄歌本和经书。

学术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瑶族有自己的文字,即瑶族师公、道公、民间歌手在学习并熟练地使用汉文后,在抄录民族典籍时,仿造一些字与汉字并用或者以汉字为基础仿造一些文字,通过对汉字进行增减或者重新组合的办法,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并用以记录自己的语言。这种文字被称为古瑶文,其字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汉语借词,即汉语音义与瑶语音义相同或相似的,多直接采用汉字的音形意;二是借用汉字字义而读瑶音,这一类字占多数;三是借用汉字读音而表瑶字字义;四是借用两个汉字或者汉字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新字。这些古瑶文,主要是道公、师公、民间歌手在用汉字抄录经书和歌书等民族典籍时搀杂使用,以弥补不足。道公、师公、民间歌手是古瑶文的创制者和传播者。

瑶医

瑶族世居深山密林,气候多变,瘴气弥漫,又常与猛兽、毒虫及各种瘟疫疾病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医治伤筋断骨、虫螯伤害和防治各种疾病的经验与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瑶医瑶药。

如从江盘瑶的药浴比较有名。药浴药水用几十味瑶山上草药配制而成。草药的挖取、泡制等还有一整套技术,须掌握草药生长方位、挖取季节时令、泡制的火候气温、熬制及洗浴时间长短等等。常用药浴洗澡,能驱除疲劳、舒经活络,防治感冒伤风,治疗皮肤病、疮疖肿瘤、风湿、关节炎症、妇科病等。瑶族民间草医,大多用单方、验方,一般一种单方治一种或数种疾病。技术多为祖传、父传子、子传孙,且多为单传,有的则传媳不传女。

历史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药的传录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在采药与治病实践中逐渐掌握各种草药的名称、形态、功用,学习各种秘方、验方和使用方法

宗教文化

瑶族很早就受道教的影响。据20世纪50年代在广西大瑶山等地发现的明代瑶族道经手抄本,以及碑文和墓志中关于度戒后使用法名的记载,说明至迟在明代,道教已在瑶族地区流传,并和瑶族固有宗教相互融合。道教教职人员称为师公和道公。他们略识文字,粗知瑶族的历史和传统,分属于道教正一道的不同派系,崇奉“三元”者,称师教,又称武道。崇奉“三清”者,称道教,又称文道。师公的经书多用七言韵文,汉字书写,瑶语读音;内容大多分别叙述众神来历。法器有瑶族长鼓(又称黄泥鼓)和木雕、纸绘的各种神鬼面具。道公的经书多是神咒谶语,法器有锣鼓和钹等,与汉族道士所用无大差异。师公主要为人跳鬼,道公则为人们打斋、超度亡灵。由于两者被认为能传递神灵的意旨,而受到人们的敬畏,有的升任为村寨头人。他们经常与巫师“那曼”(金门支瑶族)和“楼缅”(优勉支瑶族)合作。楼缅和那曼专为人占卜问鬼,多由男子充当,个别地区也有女巫。师公和道公也兼作巫师,为人卜卦、跳鬼。

瑶族经书

《瑶族经书》是一套全书,全书现有《盘王书》、《师歌书》、《合盘书》、《清醮书》、《五谷书》等35册,大约35万字。书中的内容涉及本民族的政治、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这套手抄书被民间人士传承手抄下来,让世人不得不惊叹,这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奇迹。 在木山瑶族支系当中,还有些人保存有《瑶族经书》,有的7—8册,有的1—2册,只有黄通官保存得比较完整。其实,《瑶族经书》远远不只35册,还有相当一部分,瑶族始祖在躲避战乱中失散。 《瑶族经书》除了手抄传承之外,还有口头传承,口头传承者多为瑶族老人,他们文化水平低,却有着较强的记忆力,能够生动准确地表达。口头传承同样吸引人,因为引经据典,所以更吸引瑶族的年青人和少年儿童。手抄传承也好,口头传承也好,目的都是让后人热爱民族,热爱家乡,树立他们为民族争光的信心。 一般的《瑶族经书》使用的是当地的稻草、树叶、山竹等原料做成的土造制纸。此书是线装本,其中不少书页泛黄,有的缺页,有的传阅中被捏烂,不少页码有手印汗迹,按出了一个小洞。 手抄传承,这是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接力,不但要持之以恒,而且这工作没有任何报酬。瑶族有规定,传承人必须度戒,度戒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民间“道师”执行。 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瑶族经书》中的文字,除了用汉文表达之外,还有用图形、符号、生产工具等形式表达。大多认为传承人在手抄时碰上自己认不了的字,先用这些特殊形式记录下来,待以后再详细补充;其次是这些符号、图形是表示民族图腾和咒语;还有一个就是使其作为木山瑶族这支系与其它地方瑶族支系容易区别出来。 《瑶族经书)作为民族民间文化被立项进行拯救和保护。 在尊重历史、尊重民族的基础上,将来会把它分类整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不断完善它、丰富它。

敬告读者:

你现在看到的是微信公众号或者手机版网站,但如果你用电脑端看易老师的网站你会看到很多内容。想看更多内容,敬请使用电脑看易老师的网站---易隐燕感悟集。

中文网站(易隐燕感悟集 http://www.yiyinyan.com)

易隐燕文化传播

2022年8月5日星期五

本文由向奕鸣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www.xjfsg.com/news/37066.shtml

上一篇:家里的家具怎么摆放才能招财 家里镇宅的摆件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友情链接: 向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