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奕鸣:专注阳宅风水与墓地风水堪舆!

因地见性 成佛正因

来源:向奕鸣

------因地见性,成佛正因------- 一、“悟,见,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悟、见、入”三,悟也罢,见也罢,入也罢,均属顿门!即:顿悟,顿见,顿入,是顿然一下子,就在当下

因地见性 成佛正因

您的位置=首页=无相妙慧居

悟道、见道、入道与修道

妙印法师 敬撰

【理即顿悟 乘悟并消;事非顿除 因次第尽。】究竟在说什么? ------因地见性,成佛正因-------

一、“悟,见,入”道,就是明心见性。“悟、见、入”三,悟也罢,见也罢,入也罢,均属顿门!即:顿悟,顿见,顿入,是顿然一下子,就在当下。如人在旷野,先闭眼良久,突然睁眼,此人则顿见: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森林泉池,虚空白云,一切万物,无不一时顿现!明心见性,亦复如是。吾等之真如本性,不离身心六根,说见,当下即见;说悟,当下即悟;说入,当下即入。没有任何次第可言,如暗室开灯,屋内杂物,一时顿现!若说见性,是逐渐逐渐,一点一点,慢慢见到,无有是处!

二、修道,修道就是悟后起修。见性之后,性,是般若之体,坚守自性,就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行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就是悟后起修。因坚守自性,自性的无作妙力,就会发挥不知不觉、不可思议的巨大作用,那就是,将此人无始以来的“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照破,遣除,荡涤,直至归空,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于是,度一切苦厄!五蕴破尽,六根互用,漏尽神通,无不自在,不堕三界,超越轮回,然后,严净佛土,成熟有情,自利利他,穷未来际!这就是,为什么要“悟后起修”的道理所在。 简而言之,悟道、见道、入道与修道,就是顿悟与渐修。简称,顿悟渐修,或顿悟渐修门。

入道是顿入,修道是渐修。比如做饭,先得到生米,如同先见道;淘米入锅,如同入道;生火开蒸,是修道,是守道。米,如自性,在因地是生米;在果地是熟米。米是一个,生熟不同,权仗去蒸。

因地性,与果地性,性是一个,发“用”不同。在因地,因五蕴之障碍,不能发大用;在果地,因五蕴即除,即发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妙用。权仗悟后起修,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所谓神通,就是自性的发用;修行人,发凡夫所不能发的“神用”,凡夫称之为“神通”。由此不难理解,所谓“神通”,就是随五蕴的渐破,自性发用能力的渐增。《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显差别。无为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修道。所谓差别,从“五蕴”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贤圣们的五蕴破尽的程度不同而现出来的差别。从“神用”的角度讲,就是贤圣们各自的神通道力不同而显现的差别。如,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大乘的菩萨摩诃萨,如来。五蕴突破的越多,道力,果位越高。

由此可知,因地凡夫,若不见性,要想成佛,穷未来际,若真能成,无有是处!

佛在《楞严经》说:理即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所谓“理即顿悟,乘悟并消。”就是顿见自性之后,乘着见性之后的切身体会,自己一下子就把往日的、对佛的、对佛性的乃至对明心见性的等等的一切疑惑,当下消除了!“啊,原来佛是这个,原来我的本来面目是这样的,原来自性是如此微妙的,难以言表…。”此时此刻,自己对佛所说的大乘话,乘悟得解,乘悟无疑!乘悟并消,消什么?是消疑惑!不是消五蕴!哀哉房丞相,言辞虽华丽,子孙难开解。理,就是自性;事,就是五蕴。

所谓“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就是:行人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不可能因顿见自性而一下子就在当下破尽无余,当,首破色蕴,再破受蕴,三破想蕴,进破行蕴,终破识蕴,而五十阴魔就是因破五蕴而引发的微细魔事。比如人做饭,米缸里的米,不可能在一入锅的当下,就变成了熟透的、香喷喷的米饭!纵使佛陀在世时,也要12年渐修,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天深入禅定,量变质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才用一刹那般若智慧,将无始劫以来的最后烦恼习气,断尽无余,证入无上菩提!而菩萨摩诃萨,要生生世世,明心见性;要生生世世,悟后起修;要生生世世,修般若波罗蜜多。所以大乘经中常有“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之说,这个“菩提心”,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真佛。

故说偈曰: 淘米入锅是顿,蒸米成饭是渐; 见性入道是顿,悟后守道是渐。

本文由向奕鸣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www.xjfsg.com/news/37236.shtml

上一篇:发财风水秘术,吸财大发横财秘术下一篇:因地见性 成佛正因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友情链接: 向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