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奕鸣:专注阳宅风水与墓地风水堪舆!

优秀论文

来源:向奕鸣

8980947265 微信:15882483969网 址:www.xkmmx.comEMaiL:562853236@qq.com 办公地址: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光荣西路光荣巷28号 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

优秀论文

葛玉亮账号:6217 0038 1002 0965 920

网上联系方式:QQ群1: 96263039QQ群2: 181968809

QQ群3: 113479405联系QQ: 562853236

电话:028-61864801手机:1588248396918980947265

微信:15882483969

网 址:www.xkmmx.com

EMaiL:562853236@qq.com

办公地址: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光荣西路光荣巷28号 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中行 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所以 中 是《周易》的至上追求。劳思光说: 就 中 观念讲,则是与 变化 观念相配者。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 中 。与 变化 观念比观, 中 观念即含有 变中不变 之义。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 中 在。此 中 被视为得正,故为 吉 。[①]《周易》对 中 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 中 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 无过无不及 之 中 ,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在《周易》里,无时无刻步体现尚中的思想。得中则正的中爻 中爻,即处于中位的爻,中位的说法,首先是由《易传 彖传》提出来的,它在解释《易经》时,以爻象在全卦象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卦爻辞的意义,从而创立的当位、应位、中位等爻位说,并被《易传》中的《象传》、《系辞传》所采用。而中位,就是指六爻中的二、五两个爻位。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居于这两个位的爻象被称为中爻。 《彖传》认为,中则无不正,故中又称为中正、正中、中行、中道。中正,便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邪的恰好的状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都是吉的。而 中 又有 刚中 与 柔中 之分,凡阳爻居中位,表征 刚中 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表征 柔中 之德。如巽卦《彖》曰: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 九二《象》曰: 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五《象》曰: 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比卦《彖》曰: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九五《象》曰: 显比之吉,位正中也。 解卦《彖》曰: 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正因为此,爻辞通例,二五两爻大多皆吉。即便是在凶卦之中,二五两爻依然较好。比如升卦《彖》曰: 刚中而应,是以大 亨 。就是九二爻以刚中而应六五爻柔中,相应则相得,九二可以上升而亨通,这种有应可以亨通,正与应位原则相符。但是九二是阳爻居阴位,六五是阴爻却居于阳位,按当位原则,它们都不当位,应该是凶,然而它们居中,彼此相应,所以吉、亨通。所以,即使不当位,只要居于中位,也是无咎、吉的。再如《彖传》释噬嗑卦: 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 利用狱 也。 柔得中 指六五爻。它以阴柔居阳位,不当位,而且与六二阴柔也无应,但它居于上卦的中位,所以有利于断狱。而蒙卦九二、六五爻以阳爻处阴位、阴爻处阳位分别居下、上体之中,虽不当位,但因其为刚柔得中之象,故其《彖》曰: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再如睽卦其《彖》曰: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 小事吉 。 而其九二刚爻居阴位,六五爻却是以阴爻居阳位,二爻皆失位,但皆得中,得中即不失道。王弼在此注: 处睽失位,将无所安 虽失其位,未失道也。 [②] 可见,在《周易》那里, 中德 要优于 正德 ,也就是说如果一爻居中位,但不当位,亦没有大碍。同时,如果阴阳爻既当位又得中即处于中正之位,则更是《周易》所极力推崇的。在《易传》对《周易》古经的阐释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 中正 一词。如乾卦九五爻以阳爻处中位且阳位,即中正之位;阳爻符示刚健之德,故其《文言传》曰: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同人卦二五两爻柔刚得位得中,其《彖》曰: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需卦九五爻以刚爻居上卦的中位,得中且正,是最为尊贵的天子之位,所以其《彖》曰: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由此看来,《周易》是主 中 的,但是,如果既能处中又能刚柔当位,自然是更加吉祥亨通。刚柔并济的中正之道 天地万物皆有阴阳错杂构成,贲卦《彖》曰: 贲 亨 ,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周易》中,阴阳以刚柔体现于人事之中,如邵雍称: 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③] 《说卦》曰: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设六爻以效三才之动,故六画而成卦也。六位,爻所处之位也。二、四为阴,三、五为阳,故曰 分阴分阳 ;六爻升降,或柔或刚,故曰 迭用柔刚 也。 这即是说圣人作《周易》是顺合万物的性质和自然的变化规律的,确立天的道理为 阴 和 阳 两方面,确立地的道理有 柔 和 刚 ,人的道理有 仁 和 义 。天地人统称 三才 ,又各自包含着两个方面,即 三才两体 ,是卦爻的基本元素,交错成八卦,八卦组合又成二十四卦。所以,仁义的德性在《周易》中就具体表现为刚和柔。就这一段,孔颖达正义注疏: 立人之道 至 成章 。正义曰:天地既立,人生其间。立人之道,有二种之性,曰爱惠之仁;与断刮之义也。既备三才之道,而皆两之,作《易》本顺此道理,须六画成卦,故作《易》者,因而重之,使六画而成卦也。六画所处,有其六位,分二、四为阴位,三、五为阳位,迭用六、八之柔爻、七、九之刚爻而来居之,故作《易》者分布六位而成爻卦之文章也。注 二四 至为 阳者 。正义曰: 二、四为阴,三、五为阳 者,王辅嗣以为初、上无阴阳定位,此注用王之说也。 [④] 和阴阳一样,刚柔是一对矛盾,却是有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的矛盾,它们对立统一不可分离。易学家认为,中爻是阴阳堆里两极相逢并相互作用的中界限,王弼在注乾卦彖词 保合大和 时说: 不和而刚暴 。[⑤]即是说,乾道阳刚则要急迫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发展到它的反面,使自身难以存在。再如妒卦,《彖》曰: 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九五《象》曰: 九五含章,中正也。 此卦一柔五刚,九五刚中得位,孔颖达疏: 若刚遇中正之柔,男得幽贞之女,则天下人伦之化乃得大行也。 而同人卦二五爻分别柔居位,《彖》曰: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刚柔并济在《周易》中还集中体现为 交感 的观念,如果上下卦所代表的的对象和其实际位置相悖,就会出现互换转化,力求赢得顺承交感。泰卦《象》曰: 天地交、泰。 此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与天上地下的实际位置相悖,所以,上下卦在互逆中产生交感。刚由下而上,由顺而乘;柔由上而下,由乘而顺。再入豫卦《彖》曰: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在刚和柔的互逆中,刚柔交感,从而达到顺达人情臻和天意。 时中 的中节之道 在《周易》里, 中 并非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处于流变状态之中。于是这里就涉及到了《周易》一个重要的观念即 时 。在《周易》看来,每个人都是处于大宇宙生生不息之流转、社会人生无穷之变迁的背景之下,宇宙及社会的时、空、物三要素结合起来对人构成了 遇 的意义。既然宇宙万有都是一种 时 的存在,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特定的 时 之下的,那么,作为万事万物最佳呈现状态的 中 亦是 时之中 。因此,对人而言,人们在当下所居之人文分位上,要想达到 中 ,就必须秉持 时 的理念,做到如艮卦《彖传》所说的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使自身刚健奋勉,既要契合于每一时点或时段,又能偕时不断向前推进,才能 其道光明 。所以乾卦九三爻《文言》有云: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只有应时行其刚健奋勉的大有为精神,并随时通权达变,才能达到 中 的境界。 那么 时 又如何在《周易》中落实于人事?乾卦《彖》曰: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而《说卦》曰: 易六位而成章。 由此可知,在《周易》里,可以把六十四卦看作宇宙间六十四种时间状态的表征,而每一卦中的六个爻,便看成是呈显该卦时间动态意义的六个相连续的单位,而周易中的每一卦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变易之中。所以每一卦也都代表一个具体的情景,比如《屯》代表屯难之世,在这种时候,君子应该建功立业;《遁》象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君子见此,应该远离小人等等,所以每一卦都有其时,也就是每一卦整体所体现出的具体情景。爻处于具体的卦中,其材质刚柔不同,所居的位不同,其吉凶悔吝也就不相同,所以卦吉,爻未必吉;卦凶,爻亦未必凶,但总的来说,顺时则吉,逆则凶。 前文已说, 中 并非掐去两端独取中间,而是变通趋时,随时而应随时而动。所以随卦《彖》曰: 随时之义大矣哉! 而《周易》对能够 时中 的理想的圣人人格亦有所阐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2022-11-06 而奉天时。 [⑥]可见, 大人 作为理想人格的代言,唯其能够把握天道之恒常,因时而动,才可以时刻持守中正之道,才能彰显出其光明伟岸之中正人格。 而 时中 也是朱熹所一直强调的,在《语类 卷六十七》中记载了多段他对此问题的看法: 如 君子而时中 ,则是 中无不正 ;若君子有时不中,即 正未必中 。盖 正 是骨子好了,而所事有未恰好处,故未必 中 也。 所以朱熹进而引申, 时中 不能光指形式上的 中 ,更需要在实际的人事运用中,也能做到义理上的 恰到好处 、 斟酌得宜 、 无不当理 ,他曾举例说明: 凡事先理会得正,方到得中。若不正,更理会甚中? 中重于正,正不必中。 一件物事自以为正,却有不中在。且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些子,便非中节。中节处乃中也。责善,正也,父子之间则不中。 而朱熹所讲的中节,也并非是节制,而是维护事物相对的动态平衡和最优适度。 由此可以看出,尚中思想体现于《周易》的时、位之上,蕴含于经传系辞的方方面面中,揭示了事物最佳的存在和运动的方式,其内涵精蕴丰富,本文寥寥数千字难尽其义。〕,仅以有限的材料与所知,作浅微的分析。

本文由向奕鸣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自http://www.xjfsg.com/news/38135.shtml

上一篇:3月31日的生日花下一篇:优秀论文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

友情链接: 向奕鸣